https://www.yunlianauto.com

2023上海车展:沃尔沃汽车2023年电气化战略沟通会

导语:2023上海车展期间,车云网受邀参加了沃尔沃汽车2023年电气化战略沟通会。 在沟通会上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表示:在沃尔沃TECH DAY发布会之后,看到了经销商和私人

2023上海车展期间,车云网受邀参加了沃尔沃汽车2023年电气化战略沟通会。

在沟通会上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表示:在沃尔沃TECH DAY发布会之后,看到了经销商和私人朋友的反馈。私人朋友说发布会内容太长,不知道专注于听什么。所以我今天尽量把内容缩短,尽量把我那部分的内容跟各位老师讲一下。中间关于大段的技术问题,说实话不是我的范畴,也不应该由我来解释,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习惯于讲我讲的一些内容,电气化时代沃尔沃如何转型?

截屏2023-04-20 12.05.06.png大家知道商业模式上有4P(4p理论是一种营销理论即: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叫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其实促销包含品牌的意思在里面。在这里为什么只讲这几个呢?其实我是结合现状在讲,结合沃尔沃分产品、品牌、体系力、模式在讲。大部分的C端消费者听不懂“模式”,你说“变革”他们听不懂,不感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用户体验,所以,没有必要在大场面上讲渠道模式的变革。

看看我们昨天EX90,按价格段区分,是不会有错误的。50万的市场上,主要的销售市场还是燃油车。可以看到,最牛的是X5,一个季度卖了24800台,我们XC90是4859台。你说差嘛也不差,因为GLE在这里第二名,我们是第三名,我们比Q7还高。也就是说,50万以上的燃油车市场,其实还是传统车企占主流。

看一下电车市场,其实住校产品还是比较集中在下面价格段的。我们按价位段分,一段一段分,50万以上的电车,只占电车市场的1.2%。我觉得你可以忽略不计50万以上的电车市场1.2%,谁在卖呢?就是ES8,量是非常小的,大概一个月卖1000出头就可以在这个市场里面第一名了。

看需求端分析,是不是这个市场逐步在萎缩?有人会觉得,因为经济现在增速变缓,是不是高级车的市场不见了?不是的。大家可以看这是一个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各个价位段的构成,这是全部车型。50万以上从4%、5%、5%、6%,也就是说其实50万以上购车段人群的占比是上升的,这个跟经济下滑没关系。大家可能觉得,超豪华车这两年卖得特别火,这两年最赚钱的是谁?是劳斯莱斯、宾利。他们的经销商销量大涨,价格不打折还加价。大家知道为什么捷豹路虎今年一季度的利润开始好转?因为大量高级进口车到港,立刻出现了经销商整体利润的好转。经济下滑形势下,50万以上市场销量占比是上升的。

再看电车市场,也不叫电车市场,整个市场。这个市场特征就是他们对比范围非常大,不像下面的消费者。预算20万的客户,很难会看到30万去。再用金融产品抓他,他还是在看20万的产品。而在50万以上的消费者里面,消费的特征会比较模糊,可以想象买50万以上车的人家里有很多车,他肯定不是刚需。有时候很容易被打动,看到100万的车他买了,最后看到30万他也买了,他今天高兴就买了,所以这里选择的范围跟传统的对比是差很多的。

我们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我们供给端分析。这是消费者期待,他期待的是什么?是有科技感、有品位、值得信赖的。而50万的用户他需要的是可信赖、豪华感和科技感。大家是不是发现有一些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有的电车讲豪华感的几乎没有,因为豪华感几乎和传统燃油车是画等号的。所以现在大家可以想哪个车在讲豪华感的?即使他讲也是讲得很弱的,全部是在讲科技感。

所以其实我们的结论是有需求,但是没有被满足,因为需求占比还是在上升。但是提供的产品是有问题的,新势力科技感是领先的,都在讲科技感、炫酷、配置,很少有讲豪华,为什么?豪华是一个很难的定位,你很难说豪华感是什么?不是定价高就是豪华感。EX90我们判断下来,在传统燃油车品牌下,科技感本身可以支撑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当然很多时候,我一直说营销主要靠讲,你有科技感但是如何告诉消费者?这是很大的问题,并不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一堆配置堆着不说,这个是不可能的。

消费者他们判定一台所谓的电车需要什么元素?比如他们认为纯电平台是需要的,中央电子电气架构是可以的。但是这个说得少,为什么?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很多企业没有就不讲,很多企业不讲声量就没有。现在媒体老师还是喜欢讲厂商一直讲的配置,比如说车外安全空间的智驾,我们讲激光雷达、自研智能驾驶算法,包括车内安全、车身安全和电池安全。这些本身就是沃尔沃在讲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安全”。

昨天我也讲了,我跟很多研发的同事聊,我们是一定要做测试的。我说“你们速度为什么比不上人家?是不是因为你不愿意加班?”当然瑞典是不愿意加班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加班,而在于他们认为这些测试,电池、油车是一样的。没有理由是因为用电池了,就加快研发速度,就跳过所有的测评、技术测试,他们不愿意跳过。他们出一款车的速度,我们脑海当中电车的速度应该要快。从本原上讲,车依然是人开的,凭什么跳过测试?我说服不了他们。

昨天讲了第二部分是讲品牌的,其实没有仔细讲。健康的调研品牌认知度沃尔沃是第四名,只有我们是持平,其他品牌都在往下降。谁涨了?特斯拉涨了,但是特斯拉的幅度没有办法看,所有品牌关注度都被他吸走了。品牌考虑度有涨幅的,大部分人还是在跌,为什么呢?还是老问题,还是被特斯拉吸走了,所有漏斗的上端下端还是在跌,因品牌而购买我们也是在上涨。

这个我说一下,什么叫因品牌而购买?做大量消费者调研会问很多因素,你为什么买这个车?传统上会认为有外观、内饰、操控、性价比……。一般厂方最不喜欢看到的是性价比,尤其豪华车,如果排在第一名因为性价比而购买,说明你这个品牌彻底失败了,我们比较喜欢的是因为品牌而购买。他是由于品牌忠诚度而购买,并不在意你车辆本身的性价比怎么样的价格波动,因为这是一个长效指标。如果因为品牌购买上升,说明品牌在市场知名度站住脚,长期购买的指数会比较大,这是我们喜欢的一个指标。

怎么转型?因为现在市场部研究得比较多的是,传统企业为什么电动车卖得不好?产品是一个方面,见仁见智,中国市场上这就是现实。消费者普遍被先进入的选手教育过一次了,电车就是这样新四化、智能的标签,海外完全没有这种特色,他们普遍认为电车就是发展方式。欧洲主要诉求是环保,他们几乎唯一诉求是因为我要环保才买电动车,没有人会认为电车来了我就要装很多屏,就应该是智能时代,因为欧洲没有新势力的说法。

不管怎么样,在中国这是个现状。所以我们在油车时代做这个东西,依然要延续。我经常开玩笑说,做电车了壳子还在,不可能壳子没有了,我们坐在软件上飞驰,我们虚拟驾驶这是不可能的。

智能进化这些东西,我刚才讲智驾、座舱、电池安全,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出现了。电车时代,我们光讲机械时代的安全是不够的,我们开始讲这些(智驾、座舱、电池安全)了。我们围绕的主核心依然是安全,我们在讲最安全的电动车,其实好多品牌在讲安全。电车时代,消费者对安全的关注度明显上升,这是有消费调研数据的。沃尔沃只是在等,等我们的旗舰电气产品上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大规模宣传我的这些元素。说实话,油改电的产品没有电气化的元素,只是在做过度的销售。

当然,我们的销售期望值也很低。我见过很多商超店很怪异的,消费者也不太认可,当然实际效果不错。我们开的商超店里面油车线索非常大,消费者并不一定认为要在城市店里买电车,油车线索非常多。

我们这次陪老外去看奥迪的商超店,里面有油车有电车。我们刚过去坐一会儿,就有消费者进来问“这里A6有吗?这里A4有吗?”,一听到“我们这里都没有,你看A7吧”就走掉了。这说明消费者只是要求需求方便、便利、服务良好。至于在商超店里买什么车,他并不在意。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希望在渠道变革上主推电车。

看一下体系力,大家知道今年一季度全市场大杀价,这里不展开说了。很多地方的引导,会导致消费者预期的变化,加剧了价格战。当然大趋势肯定是价格战,因为市场继续在萎缩,而产能其实没有下降。而电车对油车的挤压是逐步加强的,就是一层一层在上来的,以前挤压十几万的,后来挤压二十几万的,现在慢慢到三十几万都是对电车的挤压。实际上它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会突然引发价格战,一定有一个引爆点,引爆点的策略一定是有问题的。

我经常开玩笑,没有一个主机厂会在某一个城市突然开始大规模促销,然后鼓励全国的消费者都去买,这是很奇怪的做法。

沃尔沃的体系在价格战下面顶住了这样的压力,我们价格比较平稳。当然,4月份我们也开始做促销,我们是避过价格战以后,到大家都回稳之后,我们开始适当地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因为你不可能完全不跟进,只不过是在跟进的时间点选择,在全渠道的规划上做很多的准备。所以说,这是一个很难说的事情,你说到底这些经销商管理靠的是什么?其实靠的还是整个体系的运转。

二线产品的市场份额是被一线所挤压的,因为和互联网一样有头部优势,BBA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缓慢在增加,其他的选手会越来越小,所以生存空间是比较艰难的。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能够战胜这些选手。大家看那些电车为什么打六折、打五折?整个燃油车都在快速往下走。所以很多时候大家觉得沃尔沃比较佛系,这是我前几年平常听到的。

佛系,大家觉得品牌调性好像是佛性的,我们讲安全、讲健康、讲环保,年轻人好像我热血沸腾、挥霍生命,为什么讲安全、健康、环保?这是品牌调性,我们这个是不能改的,长期以来,96年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体系我觉得还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市场多变你不能变。有时候我们讲以“唯快不破”,但“唯快不破”是你的根基比较稳,你马步不扎的,你说我唯快不破,自己把自己绊倒了,所以这个很多时候是一对矛盾的。

这些我不介绍了,都是我们公司内部管理的一些东西:数字化运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资源分配、数据化决策、客户旅程管理、用户之声,像这种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投入是非常大的。这些是我们明显向新势力学习的,因为互联网选手做的C端用户体验实在是太好了。

很多时候我跟老外讲,我说这样我跟你讲讲什么叫饿了么?我可以看到一个骑手到店里去接单,单子好了没有,好了出来多少时间可以到我这里,如果不到我可以投诉他,他要罚钱,他把钱退掉,反正我也吃不上。通常这种概率极低,而且一分钟以后就开始做满意度调查了。可不是发一封邮件,昨天的快递是不是满意,菜还热不热?我早就忘记了。

类似的体验是只有中国有的,所以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做了数据的底层铺设。这个底层铺设的背后,其实是B端(企业端)大量的系统跟进,C端(用户端)和B端的数据系统是要打通的。然而新势力选手,我们看它的这套数据系统非常厉害,因为他是直销,可以快速拿到数据。问题在于后端大型匹配系统有时候我们看看是很奢侈的,他没有做到精益化。为了让客户满意,有些品牌后面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撑体这套体系。长期看,这种体系是很难支撑下去的。更不用说大部分的新势力真正对客户友好的有谁?其实没有了。大家会有思维盲区,新势力都是对客户良好的,你想他怎么可能对客户良好?他的服务场都是外包的,他只是选手挂牌子,你就是我的售后维修店了,他能修好吗?我们的技师一年要接受多少次培训?他们的整个管理体系都是我们的,更不用说我们现在一个4S店的维修厂里面要装几十个摄像头,他什么时候上工位,什么时候下工位我们都要看到。而对于这些修理厂,搬到旁边去你就看不到了,里面都是这些问题。

讲讲商业模式,大家好像现在问得少了,去年、前年每次我出去都会被问到“你们不做直售,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其实我们也在做,在硬件上我们扩大了终端的,品牌体验中心开了两个,我们自己完全直营的。城市中心店是跟经销商一起开的,当中硬件是经销商谈场租,很多经销商都是这样,他们去租我们给补贴,再租下来。软性的,是坚定的直营模式。

为什么客户喜欢直营模式?因为它一口价和客户服务的体验是比较良好的。我们看了看也是,4S店客户体验的确不是很好。但是在直营模式下,在商超店里没有人是有意向的,大家是来逛街的,很少有人是直冲进来买车的。蔚小理都是靠展厅里良好的接待水平在卖车,而传统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够的。我们经销商长期以来对于前半段的接待,品牌介绍、产品介绍客户需求的分析是很差的。他们擅长的是砍价、卖你金融服务包,所以他们在行的是这些。所以这两块我们都是要做大幅度转型的。

讲来讲去就是产品、品牌、体系力和模式,当然我说昨天那句话很多是不理解的。我觉得不理解是正常的,我说新势力会的传统企业三年就学会了,那我们学的是什么?学的是我们直接2C,学的是他们数据化的模型。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要通过经销商去面对客户,这个是不对的。我们现在打通所有的数据流程,是我们跟经销商一起面对客户。我不是跟经销商争夺客户数据,我们是跟经销商分享客户数据,我们希望把他们客户服务水平提上来,一起来打通每个环节。我在监管上装这么当摄像头,是让他看到每一步你在干什么?你所有的流程必须透明化,保证我们一起来2C。实施数字化建设还是有困难,这个我觉得是基因问题。互联网选手他们对于打造2C端的软件是得心应手,我们每个环节都磕磕绊绊。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笨办法,我们投入大量预算人力进行软件开发,至少我们可以学个七七八八,这个就是周期的问题。

我猜各位媒体老师,如果你把我刚才这个东西摊开了跟新势力讲,他们没有人会理解你在说什么。不是我吹嘘,我看过有些新势力媒体发布会的问答,他们从来不谈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谈品牌定位,从来不谈内部管理的体系,几乎不答。问就告诉你有硬件多少,什么风口之类的,我觉得十年学不会是体系的建立,很多企业你不要认为他是很臃肿、冗长的决策流程。你要想它为什么能活一百年?唯快不破这个事情,在国际上看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一定是共同平衡的问题。比如说,我以前管销售的时候,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是一个动态平衡,这是企业内一定要有的,要不然你一路往前冲,完全失去风险控制,财务部门就会对你进行风险控制。当然这始终是一个动态平衡,控制得多了就变成福特了,福特是完全财务中心企业。但是它为什么活了那么久?它为什么在日本车的冲击下克莱斯勒倒了它不倒?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财务控制体系,所以这套模型你不能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是我想说的,只有一个体系力强大的公司才是百年企业必要非充分条件,一口气往前冲的企业可能会被吹上天,也可能你会掉得很快。这些东西很困难,在媒体上,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不用说抖音了,3秒钟一看到就滑掉了,任何媒体上很难跟消费者说清楚这件事情。为什么我一直觉得我们传统企业阵营,或者不能叫整个传统企业,就是愿意转型的传统企业阵营,一定是有机会翻盘的。

现在这个话题讨论得很多了,因为你看他慢慢跑下来,为什么有些企业他的销量始终在一万台?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想过这个事情,这不是电气化时代的特点,在燃油车时代也有很多品牌。你发现从第一款产品是卖1万台的,他上了9款产品还是卖1万台。因为他始终没有想过怎么样把目标消费群扩大,我到底在聚焦消费群上出现怎样的问题,我是不是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一个产品为什么没有在他特定的人群范围内,取得目标市占率,这些其实是更多需要深度的思考的,并不是说这个不行,没事我加配置再来一个,我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袁总一直在讲快与慢、动与静的关系,他也是很难把这些事情讲清楚,就是你要花很长时间解释。这些企业是怎么做的,我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我们一款车型可以卖很多时间?大家普遍指责说你这个车型不行,老外从来不做开发,你看那个车型一直不改。其实要维持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这样的,所有的企业都知道把它拉得越长越好,没有人希望主观上做成这样。做成这样的,都是客观上被动做成这样,肯定是被动的。当然他不会承认,他说我们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又来了一款车。你仔细看销量是不是这样?他不会是这样,到这样的时候改款了,希望做成这样,但往往是再来一次。

所以,很多时候体系力体现的结果是非常清楚的。我就讲到这里,还是希望让大家媒体老师多提问,我尽量回答。

记者:因为去年做年底沟通的时候,钦总当时也讲了很多关于未来转型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观点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讲国际车企,您当时提到国际车企很多总部在变了,但是没有剧变。这次老外来中国,不管是上了城市店还是商超店,我想问您有什么剧变?

钦培吉:非常好的问题。这两天我也觉得很震撼,因为老外是很看重自由的,所以他们不愿意被封14-21天在中国,换我也不愿意去,我也不愿意被封14-21天。所以几乎我们是隔绝了几乎3年的面对面的机会,昨天我们全球商业端的老大安伯扬来了,包括全球定价的老大也来了,他们看了各个新势力的商超店。

他们只看了半天,就能总结出要点来。比如说,他们会认为有些品牌,他说这个配置几乎都是没用的,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炫酷的配置?他说这是很容易吸引客户眼光的东西,我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这些炫酷配置肯定客户是不用的,但是这个东西的确是有趣,如果目标消费者是这群人的话,的确能吸引他们的眼光,加快他们的购买。

另外,老外认为中国的电动车真的便宜。有一个负责产品开发的朋友说,这个车几乎是白送的。我说怎么会白送?也是要钱的。他说这个车放到欧洲去大概是要乘1.5倍在卖。的确是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所以他们迅速会理解到这个东西中国市场是什么样子。首先选手众多,为了博取眼球不惜代价。同时,性价比非常的高,这个车的产品本身堆料堆得非常明显,然后智能化水平非常的高。所有的智能工具,包括车机系统,他们都认为做得非常好。

当然他们之前也知道,因为在总部会收集到各种情报。但是跑到商场里,可能有六七个品牌的城市店,都是由这个品牌的销售顾问直接跟你讲,这个感觉是完全不一样得。一个下午看下来,我觉得我今天下午都不用跟他们汇报中国电车市场的困难,他们充分理解,这个价格确实很困难。

我觉得还是要加强交流,虽然我们的市场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是至少让他们做决策的时候,能够充分了解到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是哪些选择在这里面玩,然后这类市场的走向最终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对这些国际企业的转型都是很有帮助的。

记者:在年初的沟通会上,钦总讲了沃尔沃现在电气化转型有四个任务。现在大概过了几个月了,想问问看四个任务的最新进展,有没有哪些转型成果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钦培吉:四个任务是产品、品牌、体系、数字化,进展是很明显的。比如说像数字化建设,我们在4S店体系端的销售和售后,整个客户旅程链路已经全部完成。现在我们对于4S店开始从扫码、留资开始,或者从外围活动顶层的线索留资开始,一直到进店到电子试驾、到展厅AI系统已经全部铺设完毕。所以,我们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和经销商实时共享。

设备是全网铺设摄像头,因为没有其他选择,他进店我就能知道,他在上工位、下工位、出店我全都能知道,配合使用我们的售后系统可以进行匹配。其实很多时候还是为了获得第一时间动态的数据源,可以了解客户信息,做C端的PUSH推送。我们做这些推送上午内容本身就为了提供C端便利性,后端看到的系统永远是冰山一角,我在前端下了个饿了么接单了,其实背后有得折腾,我们在大量铺设这个。销售售后整套系统,销售其实去年就完成了,售后是一季度已经完成了,到二季度是做APP进一步优化,会加一些社区运营的功能。

像渠道铺设,我刚才说了26家经销商商超店什么的,这个数字没有意义。我们能发现经上商超店是否能盈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去问经销商商超店的那几个品牌,你问他在商超里卖车赚不赚钱?在商超店比4S店亏得更厉害,因为商超店的成本是固定的。一年好一点的城市一年两三百万、三四百万的租金,再差的城市一年一百多万的商超店租金是要的,要不然没有客流,商超店白开了。但是商超店还有人员,还有人员值两班,10点钟到10点钟的模式,还有整个盈利模式只来自于厂方给你的佣金。据我所知,大部分的厂方都不赚钱,电动车厂商都不赚钱,给的佣金很少,一台车一般六七千、七八千块,上万的很少。你想如果这个商超店一个月卖20台车,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少了。

但是沃尔沃为什么能够盈利?沃尔沃是有4S店支撑的。经销商会算,在这个地方我不光是卖电车。开一个商超店,一个店就卖几个纯电车型,但是他可以卖T8,卖我们的插混。虽然也卖不多,但是有大量的燃油车线索,可以帮助主店完成我们更高级的任务,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模式。通过大量引流到主店的燃油车,帮助主店的销量上升,他在我这里拿到的返利更多。这么一算,通过这个模式,沃尔沃的商超店是可以赚钱的。盈利模式比传统的电车企业要多,这其实是我们做电车做商超店的一个意外收获。商超店是一个很大的品牌宣传阵地,同时是一个油车线索增加的渠道。

很多朋友可能要说了,你这就是转型不彻底的典型表现。我觉得这个怎么看?这完全是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品牌宣传阵地,我规定这里只能卖电车?这就有点僵化了。

在商超的铺设上,我们目前还是比较顺利的。26家店,3月份如果单看盈利的话,大概一半是盈利的。不平衡,有些店盈利很多,有些店一个月亏十来万也有的。很容易发现是能盈利的,经销商转型中软件跟不上,始终不明白我怎么在商超店里卖车,派的还是老的商超顾问。老的商超顾问挑客,一个月进店有三四千,挑的话三四千里一个有意向的都没有,因为人家是来吃饭的我买什么车?还是带领经销商转型的过程比较痛苦。

还有一个就是品牌。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东西。对我们市场来说,油车时代,我们的品牌建设是比较成功。整个一套系统不用改变,市场也有一套系统,品牌建设后面为了应对媒体多样化做的内容多元化,还有各种数据化的决策是不变的,电车是一样的。唯一要做的,是如何让消费者认可沃尔沃是一个电车品牌。昨天晚上这个发布会,如果能要消费者认识到沃尔沃终于有电车了,就达到目的了。很多时候,讲这么多技术参数,很多人记不住是很正常的。

我们有限制,不能对比竞品,不能说没有切实可靠依据的数据。什么数据才是切实可靠的?最后就都不敢讲了。

我们在市场、数字化建设、经销商商超模式探索上,这几个月有很大的进步,后面会进入加速期。模式探索成型了,后面就快速往上推,只缺一款产品来带路了。

记者:我问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整个豪华品牌在进入智能电动化时代以后,竞争非常激烈,品牌边界和品牌的IP相对来说比较模糊。沃尔沃本身是强IP的品牌,安全、科技的含量一直在品牌里面。这样新的转型时代,沃尔沃怎么样在提供差异化的体验方面能够形成自己有特征的IP,或者叫体验的标签,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可能比较宏观一点。因为今天整个汽车行业都比较卷,不管油车还是豪华品        牌,不管电车或者是自主品牌。您作为沃尔沃的负责人,您认为今年可能会出现的对于豪华品牌来说,最大的机会点在什么地方?

钦培吉:其实沃尔沃这个IP怎么办,刚才我已经说一些了。其实,还是坚持安全。因为安全这个汽车品牌标签,在电车时代被放大而不是缩小的。说实话油车时代并不这么明显,因为这种标签在欧洲是非常容易被客人接受的,所以欧洲沃尔沃卖得非常好。欧洲人怎么说呢?我们认为他们是低效,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们追求人类本源,因为他经历这个阶段,所以他不再追求这些面子。去德国都是奔驰、宝马做出租车,他们没有这种面子的观念。在中国至少在前20年,面子观念、买车的身份标签观念相对比较强,对于安全、环保不是很关注。但是说电车时代,大家对安全、环保会越来越关注。为什么北欧的电气化转型是非常快的?并不是因为智能化。北欧的产品是没有智能化的,很多时候就是发自内心对于世界、对于自然的关注。欧洲有很多小孩子上街游行,说你破坏了我们的地球。这在我们是不可想象,小孩子怎么会有环保意识?所以其实这个标签是应该被放大的。

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围绕安全而生的。品牌并不是一个口号,不是广告片里面看到的品牌叫品牌,我们在所有的展厅、所有的露出里面都应该是北欧的氛围和调性,这是不能偏移的。说多了非常复杂,一个大的体系建立这个IP。包括像我们选的代言人,你发现很少有真正的流量明星。我们的调性还是在追寻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与世界共处。比如说像罗翔、许知远。他们的标签特别明显。大家知道沃尔沃是一个有独特标签的品牌,其实宝马、奔驰都是,宝马、奔驰都有独立的标签,只有有品牌标签和品牌定位的品牌才能长期生存。这个就说远了,其实我们在商学院都知道,所有的企业,不管汽车还是其他行业,要么是成本领先,要么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只有这两种。

实际上,成本领先战略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在用,因为任何行业都是有限的。无论什么行业,不可能说有十个选手成本是领先的。真的有10个选手的成本领先,你的成本就已经不领先了。一定会被挤出去8个,依然留下2个做泛人群的品牌。

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品牌都应该做差异化的。这是为什么大家发现,电气化时代我们卷得非常厉害。因为没有企业认为我需要做差异化,所有的新来的选手都说我是成本领先企业。我30万降到25万,25万降到20万,20万降到15万,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其实永无止境,因为有一个真正成本领先在你后面催你,说我马上又要再降价了,然后你一哆嗦,因为你又跟不上了。

所以我觉得像奔驰、宝马、奥迪所有的传统品牌都会在电气化时代面临这个问题,传统品牌标签能不能延续?延续的话到底怎么做?怎么来跟新的消费者讲述你的品牌故事?就像我们一样,我这些老的安全标签继续还在用,新的安全标签还在打,我只是缺一个产品。

你说的宏观的问题,今年豪华车企业有没有什么机会?2023年或者是2024年对于豪华车品牌都比较困难。困难在哪里?我们一样在等这个产品的出现。不光是我们一家,我知道各位媒体老师可能参加很多品牌的发布会,会知道有一大批平台和产品正在赶来的路上,问题在于他们赶来的路上比别人慢了2-3年,甚至3-4年。

所以我为什么一直说3年就能学会?其实很多时候暗指我们的研发,他可能要3年时间才能学会什么叫智能化。我们生造了一个词就是叫“智能化”,以前在汽车行业是没有这个词的。所以很多品牌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在比较困难的时候,还是在讲最早期的平台导入,讲技术的发布,为产品做铺垫。我们今年年底就会有产品上来了,那些品牌不会有太大的机会。

更何况今年整个市场是继续在下跌的,今年一季度乘用车市场跌了十几个点,豪华车也在下跌。今年一季度,整个乘用车市场跌了十几个点,豪华市场也是第一次出现下跌,我觉得这是一个迟早的事情。

豪华车比整体乘用车有一个延续的晚的过程,豪华车3年连续走平,绝对量一直不跌一直走平,但是今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了下滑。下滑的趋势在后面能不能被扭转?取决于很多的因素。国家的刺激政策能不能更有效地推出来,因为现在大家明显感觉到,购置税电车有优惠的,燃油车是没有的。

至今为止,中国没有一个行业能够在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健康发展。这是不可能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电车行业几乎全行业亏损,所以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因为你一般这种竞争行业,应该是寡头垄断都已经很难了,不可能是独家垄断,最后只有特斯拉盈利,各家都亏损。这是不可能的,这个行业一定会自动通过某种渠道进行纠偏。

大家可以看跨行业的会多一些,一轮一轮产业政策都是特别好的。一哄而上做这个行业,全行业亏损,大批量的选手退出,然后大批选手又活过来了,活过来又开始慢慢盈利。但是回不到前面那个高光时刻了,智能回到一个合理利润,那就变成普通行业。大家所有媒体老师的关注度就下降了,这个行业就是一个正常的行业,然后可能后面陆陆续续有人进有人出,就很正常了。

从短期看,依然看不到豪华品牌迅速反攻的时候,但是一两年时间,整个行业就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到那个时候,我始终认为体系力的短板依然会暴露得非常明显,新势力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他们还是不安心打造环节上,不能迅速拉出一支能战斗的队伍这是很大的问题。

高喊4P(4p理论是一种营销理论即: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产品里面的1P是很危险的。既然经典理论都是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是靠4个P,当然后面还有6个P衍生,不能只靠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基础。不可能说靠这个东西一条腿走10年、20年,整个公司是没有体系的,这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现在讨论的很多了,传统企业和新势力的决斗什么时候开始?我一直觉得,应该不分新势力和传统企业。因为大量的中国传统车企也开始造电动车了,它算是新势力还是传统企业?不要去给车企贴标签,我们以后穿小白鞋、穿牛仔裤上台叫新势力,穿西装打领带叫旧势力,不是这么的标签化。主要还是看哪个企业能够真正给消费者提供他想要的产品。消费者的思维变了,他说我要一口价,我要在身边的店里买车,买车的时候销售人员态度得好一点,你这个车得有大屏,按屏可以解决的就不要让我按那个键,这些就是消费者需求。就看哪家车企满足得好,谁就能够做得更好一些。

记者:昨天晚上其实您说到,“沃尔沃有别人十年都学不会的”。请问沃尔沃有什么技术是别人十年都学不会的?

第二,现在你提到,别人很多传统车企还没有成功的经验,至少人家已经在卖纯电的产品了。沃尔沃昨天也说,油改电的产品是非主流过渡产品,你的团队有没有在这方面成功销售的经验?

第三,沃尔沃是一个一直以沉稳著称的品牌,但是你昨天晚上也开始讲狠话了,是不是品牌开始摇摆了?

钦培吉:我首先说,学不会、学得会不是向我学,是向所有的传统企业,向有体系的公司学习,不是向沃尔沃。我觉得沃尔沃转型比较努力,我们内部反应比较快捷,同时还有体系力,这是不错的。为什么有些选手全网崩溃了?因为他的体系被击溃了。

整个体系是很困难的事情,很难通过一句话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体系?我们有6个精益管理体系。这个就是说客户自身,从前端就开始收集。传统企业对于质量问题的研判全部是通过4S店的及时输入来实现的,一定要及时在我们的系统上输入,今天有一个什么质量问题,后台全网看,这个月全国有200张工单都在说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严重了。这个系统第一数量低,第二反应慢,等传到研发猴年马月了,现在我们是有全网社交媒体监控的。

当然这个事情不稀罕,好像很多自主品牌早就在做了,这好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你能        知道全网在说你什么。这个新势力很擅长,我们要向他学习。但这是个体系化的工程,不是说今天看了明天不看,这个监控体系是不是在运转,后面的工单如何派发给所有部门的?最后卡在哪个部门?通常卡在瑞典。

你要知道这个系统在运转,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他们最后的问题是软件问题跟不上,那么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你是不是把一部分软件问题外包到亚太,来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软件能力的解决根源,都是在印度和中国。

像刚才我讲的,如何保证经销商每个客户都给你服务得好?我有一个朋友说:你上门取车是假的,我下单了一直没人给我打电话,我约的是10点,我到底走不走?我说:你别理他,出门去。这个朋友出门了,然后一个小时之后有人给他打电话说:不好意思,我们今天特别忙,我现在给你打电话能不能来取车?

这种问题都是背后一个体系漏洞的产生,我去问CRM,他说这种概率发生只有百分之几。我说百分之几,一天多少的客户进店?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你如何保证有一个正确的奖罚体系,让他不敢做这样的事情?这肯定是一个奖罚动作,而不是你去骂他一顿。很多事情都是大量的体系化在运作,永远不要相信个人,靠个人的热情是没用的。

如何维护我们过渡阶段商超店的店长?让他有成就感,让他不要因为受挫而流失,整个人员管理体系是如何设定的?你要保证经销商付的钱让他愿意跟着你干,让他跟我们有品牌荣誉感,这是体系化工作,不是我每天去巡店。我看我们有些总裁特别愿意去巡店,你不吃不睡能巡几个店,来保证客户团队的士气?这不是个人的行为。

产品本身我们认为的过渡,和欧美认为的电气化产品概念完全不一样,他不认为这是过渡,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歧视中国市场,他们认为这就是一个全球车,只不过是在新时代在中国碰壁了。

说的油改电本身,如果按欧美的标准来看这些车没问题,不存在油改电不油改电的问题。        油改电可能智能化差了一些,这么看车内的整个氛围会比较差,可能续航里程不是我们想的动不动七八百、六七百这样的里程,可能是500的水平。但是还是会有一群消费者选择它。

XC40这个产品本身也不差,因为在欧洲这就是一款挺火爆的产品。这款产品在泰国卖50多万,就是XC40纯电,而且卖得相当的不错,不光是欧美,整个亚太都卖得不错。

“新势力有的,我们三年就能学会;我们有的,新势力十年也学不会。”那不是一句狠话,因为在年初本来我就是在说这件事情,只不过我说的时候前面有很多的铺垫。昨天的场合,不可能跟很多C端消费者铺垫这些东西,说我们体系力是什么别人学不会,这个他也没兴趣听。今天讲到现在,就是因为那句话。因为我看朋友圈很多人笑话你:“这个不行”、“就是放狠话”、“你为什么学习新势力放狠话?”

放狠话是最容易学的,这有什么不会说的?但我觉得这个不是狠话,只是在试图讲道理,只不过有人听得懂,有人听不懂而已。

记者:钦总,每次挺喜欢采访您的。您每次都是聊行业,我想请教一个疑惑,您刚才讲体系力是打赢消耗战的关键,我也蛮认可的,而且今年的价格战我也觉得它其实是让这种“大决战”提前到来了,将来可能拼得更多的。拼大家的供应链的溢价能力、经销商的管理能力,我能理解是这个意思。

在我来看,所谓新势力,我把新势力除了蔚小理,把除了华为、小米,以昨天讲东西的百度,都叫新势力。我觉得他们讲自己能够制胜的关键点,可能他们知道体系力不如你们。他们制胜的关键点讲自己频繁创新的能力,比如说理想,觉得自己在产品定义,直营、团队创新能力上,比传统更快捷。觉得自己在产品定义和整个直营,然后整个团队创新的能力上面,比传统更快捷。

另外讲的就是自动驾驶这一块。以前王传福也出来说,觉得自动驾驶是皇帝的新衣,都是大忽悠,短期内都用不上;你们的兄弟企业也讲,智驾都是忽悠人的,智能座舱用手机和车机能够互联;何小鹏也会讲他们在自动驾驶方面遥遥领先;余承东也讲智驾遥遥领先。他们讲,到2025年之前,可能会有一个自动驾驶方面的大的变革。包括昨天特斯拉分享FSD,百度的人也讲FSD,可能很快会引进来。我就想请教你,自动驾驶这个事儿,究竟短期内还靠不靠谱?这个事我觉得才是新势力和传统车企,谁能够制胜的一个关键。

钦培吉:创新,其实永远是一个主题,不存在谁创新能力强,谁创新能力弱。北欧企业创新其实不差的,还有很多聚焦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在那边。像L2级的自动驾驶,沃尔沃是第一个全系标配的,就是我们那时候一直讲全系标配,你现在去看我们那时候一代一代出来的车没有不带L2级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到底是不是个伪命题?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舆论风向和新势力讲话,都很有意思。他永远是非左即右,就在需要的时候疯狂的讲自动驾驶。

那时候我就在想,怎么可能自动驾驶?现在谁说我的车在路上撞死人我全赔,那个叫自动驾驶。也不行,国家法律是不允许你拿人命做测试的。更何况说现在技术本身你不可能做到完全自动驾驶。

前几年我用L2级在高架上开车,都要经历很长的心理适应期。因为有的时候,我老觉得有人冲进来,我是拦不住的。有些人有一点距离就敢别你,我不敢用我的车测试L2级会不会刹停。旁边的人赌你会刹停,而我不敢赌机器会不会刹停。很多时候,这样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说到创新,沃尔沃的车辆其实在美国以前入市的时候做完全自动测试。我们很早就有L4级的技术储备正在做,做了很久。其实是能够满足里面状况,无非就是概率的问题。谁敢说这台车敢100%安全,这是不可能的,航空飞机都不可能说我100%就成功了。整个的法律        环境也没有到这个程度,但是我觉得一点都不妨碍在自动驾驶的路上继续向前尝试。

自动驾驶不存在一个非左即右问题。 2025年肯定没有人会推出全自动驾驶,我觉得2030年都够呛。但是,这不妨碍你进一步的解放双手,进一步的提高自动驾驶的水平。人一直要在旁边看着,至于手要不要离开方向盘,要不要放个驾驶辅助神器在上面,这是一个度的问题。

跳跃式二次曲线的发展,要出现大的技术变革。但是像这种必须要有法律环境的支撑,伦理道德的支撑。哪家厂商敢喊出我撞的人我全赔,国家还不敢让你喊?你哪天说,我路上只有这台车是自动驾驶的,旁边的车是人工驾驶的。到最后谁让谁?最后,宣布自动驾驶的人成了最牛的了,我横着开的,旁边的人不敢别进去了,他也是他的一个优势,但是会有非常复杂的问题产生。

你开的路上会发现,这个品牌的车横过来你得躲着,因为这是个机器在开。所以这个车还是卖的好,还是卖的不好;舆论声量对这辆车的车主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这个都是问题。我觉得无论从法律环境、技术环境,还是从企业自己品牌的口碑环境,都会很慎重做这样的事情。

记者:智能电动车时代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是同质化,现在二三十万的车型,激光雷达、百公里加速5秒内、大沙发全都有了,那么豪华是如何定义的,沃尔沃怎么看待?除了安全,有没有其他定义豪华的标准?尤其现在价格战卷的这么厉害,新势力在配置上更齐全,把消费者都吸引过去了。过去传统豪华车靠品牌溢价才能价格上到百万,现在还能靠讲故事和品牌溢价来持续过去的路径么?沃尔沃如何看这个问题?

第二个,昨天您介绍的纯电原生平台、中央电子电气架构、Luminar激光雷达确实非常先进,但是EX90引入国内的时间太慢了,谁知道明后年之后,对手会推出什么新技术。这种情况下,沃尔沃技术的本土化研发计划是什么样的?

钦培吉:关于品牌定位的问题。目前来看,电车市场出现了很模糊的品牌定位问题。不要说品牌定位,现在连按传统的细分市场切分都很困难。XC40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我们在做内部分析的时候发现非常困难,有时候是Model 3,有时候是小鹏P7,还有飞凡,各种各样的竞品。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SUV怎么可能对比轿车,还比各种品牌,外资的内资的,现在是比较混沌的状态。

有几个因素的原因:第一,现在大家都不讲平台,都希望在规模上迅速取胜,都在喊口号100万辆、300万辆,都希望做成本领先的企业。成本领先的企业本来就不太讲品牌的。“我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要用爆品打爆天下”这个是互联网思维。现在整个行业都是这样一个局面,没有人在做差异化的动作。但是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差异化的动作,否则品牌是在讲什么?

现在大家会觉得比较迷茫,说豪华车的品牌资产有多少可以保留到电气化时代。其实我觉得还是会被保留到的,就是当中会经历很长的一段迷茫期。举一个其他行业的例子,一九八几年,石英表一夜之间用功能性攻克了整个腕表市场,机械表被石英表全面代替,很多机械表企业倒闭重组,但是没过多久,机械表一个一个的又全部浮出来了。

其实在行业大动荡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品牌定位的漂移。但是时间久了后,不是所有人都只追求功能性,车里想要什么就装什么,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诉求呢?人始终是有趣的,不会在追求功能性的路上越走越远,一定是追求差异化的,追求每个人不同的身份标签的。不只是汽车,其实所有的品牌,只要不是保证人的基本生存的,一定是代表你的生活标签,代表你的个人喜好的,到最后会多元化,所以我觉得不用过于担心一两年品牌定位标签的流失。

但是,很多品牌会在转型中迷失自己,认为应该去追随潮流,也去堆料,也讲性价比。这样的话,这个品牌本身的品牌资产会被损失掉。但是一般情况下,品牌资产不会是被人打流失的,是自己慢慢把它流失掉的。或者说你的产品没有这方面的属性了,也会流失掉。从这点来说,国际品牌一般是会坚持自己的品牌属性的。

第二个问题。刚才我讲豪华品牌在2023年、2024年上半年还是会比较困难,确实他们这代产品的推出、纯电平台的推出会比较晚,但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并不是这些企业高高在上,非常傲慢。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他们这代车型在欧美就是一个合格的产品,而且卖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德国、美国的排名,其实没有一个很新的品牌,依然是这些豪华品牌。消费者是很认可这些品牌的,不认为产品一定是要像新的品牌那样,其实这也是一个世界多元化的表现。

记者:接着刚才的话题,您说像沃尔沃这种豪华品牌,在一段迷茫期之后,会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之前的品牌资产还会有核心竞争力,但是前提是说堆料是有上限的。像新势力说的智能,堆料是堆在代码和智能上,能让智舱和智驾变得强者愈强,这种堆料可能要持续5到10年。就是想说在智能的软件代码上,堆料没有上限是一种趋势,不知道您怎么看?

钦培吉:首先纠正一个说法,沃尔沃没有迷茫过。我的意思是整个行业似乎出现了一种迷茫,到底选择哪个路径?沃尔沃其实一直是清楚的,清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的目标人群是哪些。我们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在电气化时代,依然抓住这一群和沃尔沃有品牌共鸣的人群。

关于堆料,我觉得在汽车行业没有完全实现自动驾驶之前,再怎么堆料也没有意义,其实现在已经是过分堆料了。看看手机行业,大家觉得是不是堆料无上限?软件的确是在一直发展,但基本功能其实就是这些。再举一个洗衣机的例子,作为一个智能的家居,但是基本功能其实还是那些。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本身不需要这么多功能。我们可以要求极致的便利,比如车开到家附近,家里的天猫精灵自动开始呼应,空调开始调节。

大家说的智能无上限,其实是说软件迭代的问题。但这其实是个木桶理论,你不能用一个特长来掩盖所有问题。回到沃尔沃的体系来看,至少达到了及格,才有资格在其他领域往上突破。只想用一个特别强的软件能力,来把剩下的全部覆盖掉,这个是不可能的。无论软件决定汽车、硬件决定汽车,人终究是要坐在车里的,是需要安全的。科幻片中,汽车被黑了,被操控了,现实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说上限在哪里?其实是在安全这里。

我们可以在便利性、舒适性、娱乐性上做无穷的演化,但人的感官是很快就上限的,最后是不能承受这样一个无限量的信息爆炸带来的强行输入的。比如座椅躺平、女王副驾,我们在设计时要优先考虑安全性。无上限的堆料可以往上一直推,但一定要有安全性在后面拉着。所以很多时候,沃尔沃考虑更多的是安全方面,便利性、舒适性、娱乐性会尽全力做好,但一定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记者:在中国有一句流行的话,中国汽车工业借助智能电动车这个新赛道,可以弯道超车,正在弯道超车。在这个特殊的行业节点,在豪华车市场,沃尔沃有没有可能或者野心,去对BBA进行弯道超车?

钦培吉: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弯道超车,背后一定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厚积薄发,一定是耕耘了很多年,扎扎实实在努力,等到一个合适的契机才全部爆发出来,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它的自身规律。

沃尔沃想不想弯道超车?当然是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我们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市场变化是不是有利?能不能继续稳定的走下去?弯道超车,可能超过去,也可能连人带车摔出去。像传统豪华品牌,像沃尔沃,最大的诉求是希望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更讲究体系运转的安全性。

当然有些企业希望弯道超车,那是本来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想博一下。既然风口来了,我就博,能博进就博进,博不进拉倒。大家不能只看到成功的选手,你看他一次创业、二次创业、三次创业,成功失败都是有这样的一个经验积累。按照这个逻辑,他弯道超车的成功的点是什么?是有很多次弯道上被人甩出来的经验。

记者:传统车企发展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找到奶爸车市场,为什么让人家找到了?有人说,如果这个车不挂理想的标,换一个别家的标,也不会卖那么多,您同意吗?

钦培吉:所有事情都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这个车如果挂别家的标,像是传统车企,应该卖不了这么多。因为这两年流行的是什么?流行的是新势力,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在这样的风口下,他们又推出了一个定位完全正确的产品,自然结果不错。

为什么传统车企找不到奶爸车市场?传统车企,尤其是国际企业,确实研发和前端的接轨没有这么快。最主要的,我们的产品一定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流程测试才能上市。

记者:这不就是新势力的机会吗?

钦培吉:对,这是新势力的机会,但是这个风口转瞬即逝。现在看MPV,大家都说7座版过时了,转向6座。现在30万-40万的MPV,以前是很冷门的,突然之间来了一堆选手,立刻把这个市场挤爆。更何况我们还有产业政策加持,会把这个路径缩得更短。这个其实是一个商业逻辑,在中国你发现一个蓝海,一大堆人冲进去变成红海,只不过是速度先后而已。

此外,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的逻辑在于稳定和永续,在判断市场空白的时候会更慎重,时间免不了要更慢一些。

记者:刚才您讲50万以上大家对于电车接受程度不是那么高,为什么会很难接受?沃尔沃EX90的挑战是什么?

钦培吉:50万以上电动车市场只占1.2%是客观事实,但我们认为每一个细分市场电气化程度都会加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愿意放一个产品。而且,旗舰产品一定是价位比较高的,这是定位的问题。第一款就上一个20万的产品,第一陷入了红海,第二品牌电气化的引导作用不如在上面这么强。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上的第一款车价格相对都比较高,希望把所有的配置都堆在上面,做一个电气化的标签。所以在商业运营上,无论这个市场大还是小,只要它是在扩张,我们就应该在这个市场上旗舰产品。

关于EX90的挑战。50万以上的市场里,我们的消费者年龄偏大一点,选择会更加保守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越高端市场,电气化占比越低,很明显的呈现出一个趋势来,十万以下是最明显的,所以沃尔沃依然选择挑战这样的市场。

记者:沃尔沃是一个全球品牌,在中国的盈利下降,在欧美市场增大,为什么沃尔沃不会对中国市场关注度有所下降呢?

钦培吉:对于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公司来说,这种战略性决策是很慎重的,不会说因为我今年的利润下降,或者他判断近3年的利润下降,会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一般来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只有认为在长期趋势里,我的产品,我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和这个市场完全无法匹配了才会退出去。另一种就是被彻底打出去,打出去更加不能点评是谁。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