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unlianauto.com

“修不起、养不起”:政策、主机厂联手整治“电动爹”

导语:没有了燃油汽车三大件,新能源汽车一度被认为是低养护成本的选择,但从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此前,宁波一位极星2的纯电动车车主天价维修费的消息震惊车圈。该

没有了燃油汽车“三大件”,新能源汽车一度被认为是低养护成本的选择,但从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此前,宁波一位极星2的纯电动车车主“天价维修费”的消息震惊车圈。该车主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大灯与底盘件受损,电池板向内凹陷。车主被告知:维修价格要高达54万元。维修费用超过新车价格的一倍。

原因是制造设计问题,无法单独修复包裹电池组的铝板外壳,须更换整个电池组。

不仅如此,高昂的维修费更深的影响还存在于后期的保险费用。

“油价几连涨,原以为买电动车可以省钱,但最终还是没能省进自己的腰包。”一位纯电汽车新能源车主说:“去年投保的价格是8000多,期间出过一次险,今年上险的时候,保险公司的报价将近到了15000元,看来剩下的油钱最后都交给保险公司了。”

今年以来,关于新能源车售后的话题层出不穷。通过观察发现,当前新能源汽车售后在维修及保险两方面的争议点始终未能解决,且两者存在深度关联。

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的新能源车维修问题,不仅源于高科技配置带来的维修成本,还有售后服务能力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原因。随着近期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的出台以及越来越多车企涉猎保险领域“维修不便宜”“保费上涨”的情况是否能够得到改善?

天价维修费:高集成、高科技惹的祸?

“来我们这里维修的新能源车辆中,普遍存在单车维修费高的问题,因为维修涉及的工艺难度以及材料费用等并传统燃油车高出太多。”一家专为造车新势力提供售后服务的公司职员如是说。

数据机构We Predict发布的报告显示,通过对2016-2021年间约1900万辆汽车的服务和维修研究发现,目前电动车的维修成本为燃油车的1.6-2.3倍。

汽车维修连锁商华胜集团董事长、总裁周大军曾表示,目前维保的新能源汽车辆大多车龄仅约1年左右、单车维修费达5000多元,而且维修工时费普遍较高。

 

业内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有较大区别,新能源汽车车身上有许多智能化零部件,采用先进制造技术,这些高科技或会导致维修成本增加。具体有四方面:

一是智能化配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越高,维修的成本相对就越高。

此前,有媒体报道小鹏P5的单颗激光雷达的维修高达9000多元。而由于激光雷达所在的位置特殊,导致车辆即便是在小刮蹭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高昂的维修费。

二是车身一体化压铸工艺,导致车身撞坏则需整个大铸件更换,相当于返厂重新组装。

据了解,一体化压铸工艺,是将原本设计中需要组装的多个独立的零件经重新设计,并使用超大型压铸机一次压铸成型,实现原有功能。好处是减少70%的车身部件,提升车架的抗拉刚度。但“一损俱损”,若撞坏则需整个大铸件更换,相当于返厂重新组装,成本高昂。

三是电池成本不菲,如果需要更换电池组,少则六七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此前一位特斯拉ModelS车主因为电池故障问题去特斯拉官方维修,被告知更换一对电池组含税费用达8万,而整车16组电池更换的费用则为64万。

四是CTC电池底盘一体化,电芯成为车辆底盘中的一部分,维修复杂、成本高。

类似一体化压铸工艺,将电芯集成到底盘中,让其成为车辆底盘中的一部分。虽然可扔掉沉重的电池包壳体以及模组外壳,但同样是“一损俱损”的高维修成本。

此前,一辆特斯拉Model Y在进行倒车时意外撞向了后方的墙体,导致右后侧车尾部分损毁。这辆原价才28万元的Model Y维修费用竟高达20万元。业内人士分析,该车超高的维修费用跟特斯拉新采用的一体式压铸技术有关,该技术下打造的整体车身后地板只能整体更换。

然而,高昂维修费的“锅”不应该只由“高科技、高集成”来背。

除以上四个方面外,应当注意到新能源汽车还属于新生事物,从市场占有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只占汽车总量的3.23%。在体量较小的背景下,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一般只能在厂家自建的售后网点或者少量授权的第三方维修点。

也就是说,由于生产厂家和供应商掌握着关键技术,市场上难以找到质量相当的品牌件,所以消费者缺少议价能力。

另外,在具体维修层面,由于技术更新快、人才不足是行业面临的难题。比如,市面上一些新能源汽车在整车上搭载了将近100个控制器,这对很多技术人员来说,都还需要学习。有业内人士预计,新能源汽车的售后人员每年的人才缺口为10万人。

有汽修连锁店负责人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普遍要高于传统燃油车,“不推荐购买小众车型,销量少的车,备件很难拿到,这种车修起来价格也往往要更高。”

保险费上涨:赔付成本没留给降费留空间

新能源车维修费用高昂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保险费上涨。

保险行业的相关人员也表示,今年新能源车保费普遍同比增长10%,尤其是25万元以上的车型,保费上调幅度更大。以蔚来ES8为例,其2021年车险差不多为7434元,今年涨到了8131元左右,特斯拉Moodel 3则从6200元涨到了7272元。

针对保费上涨的问题,车云网咨询了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公司人员。得到的回复普遍为,新能源车险费用调整与出险情况、车况、个人情况相关。

然而,结合当前的行业现状以及部分车主的反馈来看,除了消费者自身原因,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的原因主要与口碑投诉、维修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车企自身市场规模等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赔付率高是市场共识。

根据中国银保信数据,从2016年到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出险频率高于非新能源汽车3.6%,家用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更是高于非新能源汽车9.3%,家用新能源车型的按均赔款高于非新能源汽车2.7%。

如前文提到的,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费用高于燃油车,其保费上涨也就成了必然。

“保险公司在2021年的核算中发现新能源汽车的赔付远远高于正常的燃油车,保费几乎相同。”威马车主刘先生表示:“最简单例子,前几天去4s店做保养,一辆2021年7月上牌的威马EX5,行驶了1.7万公里,在掉头时撞上了隔离墩,车辆受损的主要位置是电机单元和电池组变形,如果是燃油车可能修复的比例30%就可以,但新能源尤其是电池属于危险品,在运输时效等方面都是高于燃油车的,保险公司直接给的全损保费,而不是维修。”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燃油车遇到擦挂等交通事故时,车主可以去4S店,也可以到外面的修理厂,而新能源汽车就只能去厂商指定的维修点。比如,托底碰撞事故,此类事故常伤及电池,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于三电系统,在电池组件出现故障时,汽车厂商维修站则可能要求整辆车的电池组更换。”

另外,保费上涨也与供应链危机及新能源保险责任拓宽相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不同品牌与车型的被保险车辆风险也存在一定差别,不同车辆的出险及违章的记录也不相同。同时,受供应链危机影响,部分车辆零配件供给价格大涨,特别是某些进口车辆。这会使车辆修理成本上升,保费自然随之增加。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新能源汽车自燃风险高,电机、电池、电控系统损坏率高以及充电频率和充电过程中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均涵盖在专属保险保障范围内。附加险中还新增了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自用充电桩损失险和自用充电桩责任险对应的保障内容。

而针对价格相近但不同品牌间存在的保费差异。分析人士认为,差异可能存在于车企的市场规模。通常来说,传统车企由于零部件供应链规模更大且更稳定,其维修的成本相对更可控,相应的出险金额也就相对较低,这可能也是保险公司衡量保费的标准之一。

而维修成本与保费上涨的矛盾主要是因为风险和赔付成本没留给降费足够的空间。

证券分析师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承保,中小企业因为定价能力有限,其综合成本率超过110%,而头部公司凭借在定价、客户储备和厂商合作能力的天然优势,也只能保持盈亏平衡。”

整治“电动爹”:行业政策与主机厂联手

可见,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壮大,由此延伸出来的发展“痛点”也在不断暴露。结合行业现状来说,要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费用高昂及保费上涨的问题,需要政策层面与车企自身共同作用。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规范性和便利性,《电动乘用车售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会审核通过并批准发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指出,燃油车售后市场的很多经验,值得新能源汽车“学习”。传统燃油车技术有传承和通用性等特点,市场规范化程度高,主机厂极少垄断技术和备件,有机会让外部维修厂百花齐放,可为消费者提供靠谱的副厂件和更优惠的维修方案。

专家一致认为,《规范》结构合理、内容科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上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规范》的亮点在于:综合现有法规、标准、相关文件的要求,梳理了售后服务商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区分了整车与动力电池维修的场地、设备、人员、过程、安全等要求;提出了一年一次的动力电池检验隐患排查,定期进行健康状态检测。

与此同时,《规范》还关注到动力电池隐患的排查、电池维修环节消防保障措施的补充、售后环节电池回收储存等问题。

上述负责人表示,《规范》的出台能够为相关的生产和服务企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将有助于电动乘用车售后服务商规范其售后服务行为、有步骤地提升售后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有助于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更好地使用汽车产品、理性地选择更安心、更优质的汽车售后服务。

当然,《规范》只是新能源汽车流通环节服务标准由0到1的突破,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的规范还需要企业的参与。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曾表示,为了避免新能源车保险成本太高,车主“买得起用不起”的现象,或许可以让“车企建立自己的保险品种”,让各大车企参与共同制定标准。

崔东树指出,对于新能源车保费相比同级别燃油车高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新能源车的保险历史数据积累少。随着近几年新能源产品快速提升,相对于历史数据中的老产品,目前新能源车的技术和安全提升比较快。前期的一些老旧车型出现故障的概率相对比较高。所以由于历史数据的波动比较大,导致对前期一些高故障车型的历史数据的带入,由此影响了车型改进之后高安全低故障的合理费用和保障。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以宝马、蔚来为代表的诸多车企争先进入保险市场。布局保险行业对车企来说,似乎是“一箭双雕”。

一方面,这是基于发展新能源车的战略布局所需;另一方面,有利于延伸其自身汽车与金融服务链条,增加客户黏性,进一步挖掘存量市场以提升利润空间。长远来看,险企与车企将融合发展,车险风险管理与客户服务能力有望得到优化。

根据新能源汽车销售、保有量、承保数量、车均保费,有证券机构预估了未来十年新能源车险的保费规模。

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达1046万辆,保有量达3565万辆;车均保费保持相对稳定,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预计2022年新能源车险车均保费下降至4200元/辆,预计至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整体车险保费规模将由2021年的4.1%提升至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表示,车险属于刚需,但传统车险已经趋于饱和,也容易受到4S店等传统渠道的制约,综合成本率高。

新能源车险是车险市场重要的增量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在风险点、智能化方面与传统汽车有很大差异,很多核心技术的风险测算不被传统保险公司掌握,也较难标准化,因此,新能源汽车厂商涉足保险中介业务能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成本,实现服务增值,垂直一体化模式也有利于汽车品牌的提升。

车云小结:

整体上看,导致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修及保费过高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前汽车体量有限,以及行业发展机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为了让车主“买得起”,“修得起”,政策的规范化引导以及车企下场制定“专属”保险似乎是个解决办法。

一方面,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发展路径制定规则,可以优化和创新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推进行业统一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服务标准;另一方面,不少新能源车企从一开始就将用户把握在了自己手中,是最容易打通了车主用车生命全周期,在做好在线投保、理赔、维修闭环,培养车主和车企的新连接也培养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