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不知道什么叫药驾的话,那么对于之前在报到的关于药品中含酒精的新闻,应该听说过,在交警的检查中药驾与酒驾是同样对待的,因此需要服药的驾驶员就要格外注意下了。
“药驾”定义的标准
所谓“药驾”,是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行为。由于这些药物常用、易得,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而很容易酿成祸患,这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药驾”的危害
临床上服用后会影响驾车的药物多达十几类,多是治疗常见疾病的药物,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头晕、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驾驶人的驾车安全。
药物都具有确定的剂量和用药的对象,从药理学角度看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超过了酒精,甚至一些中药乃至保健品也可能影响到交通安全。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群中,有两成是因为“药驾”造成的。
哪些药物会影响驾驶?
有些药物服用之后会让人变迟钝,有些药物服用之后则会让人太兴奋,而兴奋过度会让人不灵敏。除了药品。有些保健食品对呻经中枢起抑制作用,也有药驾效应。包括:感冒药、镇咳镇痛药、抗生素药、镇静催眠药物、天麻和人参降糖药。
如何避免“药驾”?
患者应在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有此类副作用,注意事项中会注明服用药物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在驾车时如果感冒,最好选用中成药,或选择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西药。同时,在医院就诊或到药店购买药物时,最好提前向医生说明自己是司机或者长时间从事驾驶工作,这样医生会根据病情更换不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
此外在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方面都要认真考虑,不可超剂量用药,还要尽量避免药物在血液浓度峰值的时间内开车。
最后,对于药驾的相关规定目前并没有明确条文,因此,首要任务是要求临床药师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防范“药驾”。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