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unlianauto.com

中国市场和英伟达,谁更需要谁?

和马斯克一样,黄仁勋从来不吝啬于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的赞美。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英伟达,其对中国产业的认可,很大程度来自于,两家公司产品对中国市场的迫切需要。

很长一段时间,英伟达这家公司夹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间“左右为难”。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想要知道,倘若没有了英伟达的技术支持,中国产业将会走向何方?没有了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容器”,英伟达又要如何自处?

近期,黄仁勋来到了中国。

“经济市场向来无利不起早”。黄仁勋为何频繁来华?此次黄仁勋访华,或许也在很大层面上回答了“中国市场和英伟达,谁能需要谁”的问题。

市值巅峰却“每天都在面临倒闭危机”?

就在近期,英伟达迎来了新的市值巅峰时刻。

当地时间7月9日,英伟达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超过2%,其总市值首次冲破4万亿美元大关,截至收盘,总市值为3.97万亿美元,创出新高度。

此举曾在彼时让英伟达超越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标志着AI热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对比来看,2024年2月,彼时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同年6月,又成功越过3万亿美元门槛。

仅过去一年,英伟达市值便再翻一倍。

环球网报道称,市场分析师对英伟达的未来充满信心。Loop Capital的Ananda Baruah不仅将英伟达的目标价大幅上调,认为其“本质上仍是关键技术领域的垄断企业”,并预计到2028年全球各类客户的年度AI支出将增至近2万亿美元。

据最新披露的文件显示,7月18日,黄仁勋出售了7.5万股英伟达股票,价值约1294万美元。此前4个交易日,黄仁勋合计减持30万股,套现约5092万美元。当天盘中,英伟达股价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据悉,此轮减持是黄仁勋此前于3月份制定的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年底前出售最多600万股英伟达股票。

按常理来看,资本市场对英伟达的极度认可,应该让黄仁勋“长舒一口气”才对。

然而,7月21日,盖世汽车获悉,据央视新闻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接受总台采访时表示,至今仍感觉每天都在面临倒闭危机。

微信图片_20250721135901.png

图片来源:英伟达

“总是感觉我们快倒闭了。我总在想,就在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可能正在创造伟大。”黄仁勋说道。

黄仁勋回应CEO的乐趣是什么:“当CEO大多时候并不那么有趣。你时刻承受着压力,33年来每一天、每一分钟我都在压力中度过。整整33年里的每一秒,我都感受着公司、客户和市场的重担,这种压力从未离开过我,哪怕一刻都没有。”

黄仁勋如此“不按常理”的反应,究竟为何?

中国市场和英伟达,谁更需要谁?

实际上,一直以来,黄仁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中国企业对英伟达构成的“威胁”。

黄仁勋并非仅仅是谦虚,这是一家全球头部科技公司该时刻保持的警惕。同时,中国科技企业也具备如此威慑力。

5月29日,盖世汽车就曾报道,黄仁勋于近期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的相关观点。

黄仁勋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AI竞争对手正在填补美国公司退出这个市场后留下的空白,而且他们的技术越来越强大。“中国竞争对手已经进化了,”他接受采访时说,并称华为已经变得“相当令人敬畏”。

黄仁勋同样认为,腾讯控股以及其他曾是英伟达产品大买家的公司转向华为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们不能再依赖美国供应商。

“和别人一样,他们的性能每年都在成倍成倍地提高,”黄仁勋说道,“而且产量也在大幅增长。”黄仁勋警告称,美国产品与中国替代产品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华为最新AI芯片的性能与英伟达自己的H200芯片相似,而H200芯片在近几个月被取代之前一直是最先进的。

“你不能低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黄仁勋说道,“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AI研究人员聚集地。”

微信图片_20250721180537.png

图片来源:英伟达

在7月20日的采访中,面对“英伟达是将华为当作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的问题时”,黄仁勋再次表示:“这家公司依然极具竞争力,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仍然可以钦佩和尊重竞争对手,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手不是敌人。世界很大,我希望未来我们能继续竞争很多年,但我对他们的感情是钦佩、尊重,并且充满竞争意识。”

黄仁勋欢迎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但并不意味着英伟达并不为此感到“担忧”。毕竟,除却中国以华为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的崛起之外,英伟达还饱受国际复杂贸易环境的困扰。

对于美国政府在芯片方面的限制措施,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一篇报道称,黄仁勋在英伟达财报电话会议上称,由于无法再向中国销售有关产品,英伟达将损失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他还表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的芯片,中国都会“继续前进”。

据CNBC此前报道,黄仁勋5月6日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达到约500亿美元,若错失良机,将是“巨大损失”。

今年5月,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价格更为亲民的人工智能(AI)芯片,以应对美国出口限制的影响。

据悉,这款GPU(图形处理器)计划最早于今年6月份启动量产,其定价区间在6,5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间,显著低于近期被限制出口的H20芯片(定价区间在1万美元至1.2万美元之间)。

目前该款芯片进展如何,暂不得而知。

但值得注意的是,7月15日,有消息称,英伟达已经获得美国批准,将恢复H20在中国的销售。此外,黄仁勋还宣布推出一款全新且完全兼容的英伟达RTXPRO GPU,该产品“是为智能工厂和物流打造数字孪生AI的理想选择"。

另外,在此次采访中,黄仁勋还透露,英伟达与雷军合作已经很久了,一起做过手机,现在正在共同开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软件等等,还有很多项目正在合作。

很显然,对于中国市场,英伟达的态度是坚决的。只不过,一个企业能够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当中“独善其身”多久?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目前来看,关于“中国市场和英伟达,谁能需要谁”的答案,已然十分明晰。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yunlianauto.com/article/53/5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