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unlianauto.com

汽车“神器”暗藏安全隐患

  汽车自救“神器”、后视镜“神器”……汽车日益普及,众多“神器”横空出世。但

  汽车自救“神器”、后视镜“神器”……汽车日益普及,众多“神器”横空出世。但这些神器真的很神吗?昨日,记者走访了解到,很多产品不属于强制要求必须有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而由于汽车用品市场变化快,一些“神器”往往昙花一现,厂家转产频繁,产品质量保障无从谈起。

    神器真牛

  “不用榔头,不用蛮力,只需‘神器’一捅,车窗瞬间破碎。”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说,最近汽车雨刷器下接连被放上这样的小广告。推销的是汽车自救“神器”,号称是创新的手执式紧急自救工具,有车一族必备。在情况紧急下,困在车里的人只要有自救“神器”就可以快速逃生。还有广告是推销后视镜“神器”,利用汽车既有镜架,替换后视镜。记者看到,广告所说的功能强大得让人咂舌――3d实景导航系统、蓝牙电话系统、防眩晕后视镜、倒车影像系统、胎压检测系统、防盗定位系统、数字电视系统……

  张先生的一位同事则刚刚安装了两款“神器”:防碰瓷“神器”和驾车“神器”。驾车“神器”是被称为“车托宝”的手机支架,能安装在方向盘上,驾车时导航更方便了;防碰瓷“神器”能对行车过程中的影像、声音进行记录。“开车难免有个磕碰,被人讹上就麻烦了。”她对记者说,自己也不知道防碰瓷“神器”管不管用,安装是为了以防万一。

  记者走访汽车用品商店和维修市场了解到,汽车“神器”在实体店并不多,大多数是在网上销售。在淘宝网上,记者搜索了解到,仅驾车“神器”方向盘手机架就能找到成百上千款。

   作用有限

    这些“神器”真的有那么神奇?

  “防碰瓷‘神器’其实就是行车记录仪。”汽车用品经销商陈女士告诉记者,这种长途大货车之类的汽车上强制安装的数字摄像设备,因为江苏一起讹诈公交车司机事件“一炮走红”。再加上商家的大力宣传,由原来默默无闻的车载产品变成“神器”。交警部门有关人士表示,行车记录仪记录的视频有助于事故认定,但事故认定还需要其他证据。由于视频容易被编辑,民事诉讼时未必会被采信。防碰瓷“神器”拍摄的资料作为证据使用,还得是经过权威部门鉴定的具备原始、完整、无剪辑等条件的视频。

  “觉得新鲜就装了,但现在很少用。”在一家汽车用品商店,刘先生听到记者询问汽车“神器”时插话说,曾安装过后视镜“神器”,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是个“鸡肋”,实用性不大。“就拿导航来说,汽车自带导航或原厂导航的实用性和匹配性更好。”

   别看广告,看疗效。真是应了这句广告语。

  暗藏隐患

  而对于这些汽车“神器”,记者走访汇众汽车家园等处的汽车4s店时了解到,业内人士对此颇有微词,建议有车族不要随意安装。“几天前,一位顾客来保养车,方向盘安装了手机支架。但是,安装的位置在气囊出口处。”据介绍,汽车发生撞击后,气囊如果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弹出,产生的撞击力为180公斤左右。这种情况下,随之而来的手机支架、手机可能变成伤人的凶器。

  业内人士说,一些汽车“神器”或者用品,安装时需要撬开顶棚、a柱埋线,和电源、车顶灯进行连接,这些行为都为车辆自燃埋下隐患。由此发生事故,保险公司有理由不进行理赔。同时,如果车主自行加装配置,引起电路、电板等问题后4s店也不会提供保修服务。

  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涉及人身安全等的产品强制要求具备生产许可证,但手机支架之类的“神器”尚未纳入范围。这些产品厂家生产后直接上网销售,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由厂家开具,质量保障难以确定。而且,一些产品“生”得快,“死”得也快,也给质量监管带来挑战。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yunlianauto.com/article/25/24926.html